蘋果日報
記者遭射殺 日本:給個解釋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前天就緬甸士兵射殺日籍記者長井健司一事提出強烈抗議,要求緬甸政府查明真相並懲處射殺長井的士兵,緬甸外長吳年溫對長井遇害表示歉意,而媒體傳有新加坡人在這波鎮壓行動中掛彩。
日本外務大臣高村正彥前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與緬甸外交部長吳年溫會談,正式向緬甸抗議軍政府鎮壓行動造成日籍記者長井健司身亡,要求緬甸政府給個解釋。面對日本強烈抗議,吳年溫表示他對長井的死感到「非常抱歉」,強調緬甸反政府運動已慢慢平靜,希望透過自制結束示威。
旅日緬甸僑民昨持日記者長井健司被殺照片,赴東京緬甸大使館抗議。法新社
有新加坡人掛彩
日本媒體報導,政府決定暫時繼續援助緬甸。外相高村說:「我們將觀察緬甸採取何種方式改善現狀,再決定是否採其他更嚴厲的制裁。」共同社報導稱日本考慮召回駐緬甸大使,減少或凍結對緬甸技術援助,禁止日商在緬甸投資,不過目前尚未決定具體制裁手段。日本副外相藪中三十二今將抵達緬甸,向軍政府施壓懲罰開槍打死長井的士兵,要求緬甸政府正視國際反應。另外,僱用長井的APF通訊社長山路徹,昨已啟程赴仰光,準備帶回長井遺體。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有新加坡國民在這波鎮壓中掛彩。一名在仰光工作的新加坡男子周四上午上班途中,被鎮暴警察鎮壓行動波及,男子雙腿被鎮暴用塑膠子彈打出6個傷口。
新加坡外交部昨發表聲明表示對有新加坡人負傷感到驚訝,大使館打算派人探視並安排這名男子就醫,同時也願安排他和家人離開仰光,盼男子盡速與大使館聯繫。
歐美決定加強制裁緬甸,美國並呼籲所有「文明國家」協助平定緬甸暴力。
目前分類:人權無存 (119)
- Sep 30 Sun 2007 00:48
記者遭射殺 日本:給個解釋
- Sep 30 Sun 2007 00:44
軍警封鎖仰光 聯國特使斡旋
軍警封鎖仰光 聯國特使斡旋
傳死亡人數多達200 示威群眾:沒希望贏了
【蔡文英╱綜合外電報導】成千上萬僧侶、民眾上街要求民主的畫面,昨在緬甸第一大城仰光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武裝軍警以拒馬封鎖市中心,氣氛緊張。聯合國特使甘巴里(Ibrahim Gambari)昨從新加坡飛往緬甸仰光,再轉往首都奈比多。他肩負全球希望,盼能說服緬甸軍政府,以溝通代替子彈,化解示威。
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說:「他(甘巴里)是我們最大希望,受雙方信任」,「他如果失敗,情況可能變得很可怕。」楊榮文指甘巴里應見遭軟禁的民主精神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但別設任何條件,如要求軍政府立即釋放她,「最重要的是開始談。」
對空鳴槍嚇人民
西方外交官指,甘巴里行程由軍政府安排,可能見不到翁山蘇姬或其他民主領袖。甘巴里在新加坡上機前說:「我期待此行有豐碩成果。」他將代為轉達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東南亞國協成員國訊息,「期望我能符合各方需要。」
外交人士稱緬甸死於鎮壓人數遠超過官方10人的說法,異議團體指可能有200死,但無法證實。
此外,軍政府鬧內訌的說法持續流傳,位於泰國的緬甸異議新聞網站Irrawaddy前天指,軍政府第二號人物貌埃(Maung Aye)對最高領導人丹瑞(Than Shwe)下令暴力鎮壓很氣憤,還將翁山蘇姬從她家帶到仰光郊外一處軍營,進行會談。另有報導稱仰光附近北歐卡拉帕,第66輕步兵師士兵抗命、與其他軍警部隊對抗,以保護示威者。
緬甸國營報紙昨報導,「已恢復和平穩定」,稱安全部隊「謹慎地以最少武力」控制示威。在仰光和第二大城曼德勒都很平靜,僧院被關閉,帶頭發動示威的僧侶被關在僧院。各角落都有軍警部署,不時對空鳴槍恐嚇少數示威者,緬甸人擔心這波民主運動可能就此轉弱。一名參與27日示威的年輕女子說:「我想我們沒希望贏了。」昨天網路仍被封鎖,仰光的網咖都沒營業。流亡印度異議人士經營的Mizzima新聞執行編輯塞溫說,前天起他就再也沒有從網路收到任何來自緬甸的消息。
毀少數民族村莊
美國科學促進會前天指,衛星照片顯示,緬甸少數民族克倫族村莊已被軍政府燒毀。傳武裝部隊以該族支持反抗軍為由,對被拍攝地區發動攻擊。民運團體盼藉照片說服中國加入反軍事鎮壓行列。
2004年村落聚集
衛星照顯示緬甸少數民族被迫遷村,左圖是2004年5月拍得一個小聚落畫面,至今年2月(右圖)當地建築都不見。路透
2007年夷為平地
石頭襲警
昨天仰光街頭一名支持民主運動的男子,拿石頭攻擊一輛疑似便衣警察搭乘的車,發洩對政府的不滿。路透
緬甸2007袈裟革命可能發展
重演1988年血腥鎮壓:武力鎮壓,造成更多死傷,逮捕更多人,軍方將僧侶關在僧院內,迅速結束示威。
人民力量推翻軍政府:仰光和其他大城動員數百萬人示威,部隊抗命,不願射殺民眾,人民力量獲勝,1986年菲律賓人民推翻馬可仕政權在緬甸上演。
軟性政變:軍方高階將領讓最高領導人丹瑞(Than Shwe)成為輿論譴責的代罪羔羊,逼他退休。一段去年丹瑞之女的豪華婚禮影帶外洩,引起公憤。新領導人和主張民主的反對派對話,加速緬甸「民主路線圖」。
維持現狀:小型示威持續,軍政府在中國、東南亞國協等壓力下,為度過風暴,向反對派做出部分妥協。
資料來源:路透
報你知
Myanmar vs. Burma
緬甸情勢成國際焦點,其英文國號也引起討論。1989年,緬甸軍政府屠殺3000名走上街頭的異議人士後,宣布將英文國號從英國殖民時期源於緬族人的「Burma」改為「Union of Myanmar」,國內幾個大城名字也隨之更改,如前首都仰光從「Rangoon」改為「Yangon」。聯合國及大部分國家稱緬甸為「Myanmar」,但美國政府、英國多數媒體及倡導緬甸民主改革人士則用「Burma」。白宮日前指出,美國刻意不用軍政府宣布國號,因此名並未經民選國會通過,不具合法性。
- Sep 29 Sat 2007 01:08
日本記者疑遭蓄意槍殺
日本記者疑遭蓄意槍殺
心臟近距離中彈 首名喪生外國人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前晚證實,今年50歲的日本APF通信社約聘記者長井健司在採訪緬甸軍政府鎮壓示威民眾過程,遭緬甸士兵近距離正面開槍身亡,日方懷疑緬甸士兵蓄意槍殺長井,要求緬甸查明真相,否則考慮中止對緬援助並加以制裁,禁止國民前往投資。
長井健司(左)前天在仰光採訪鎮壓示威民眾時,遭緬甸士兵近距槍殺。路透
專門前往戰地採訪
長井健司前天在仰光採訪軍政府鎮壓抗議民眾,當時武裝警察要求示威者就地解散,隨即鳴槍示警,在場採訪的長井健司被子彈擊中心臟倒地,右手卻仍抓住攝影機繼續拍攝,送醫後宣告不治,成為首名在這波動亂中喪生的外國人。
日本富士電視台昨播出長井中彈的駭人瞬間。日本政府指,長井約在一公尺左右近距離遭槍擊,被流彈波及的可能性極低,還正調查是否遭蓄意射殺。日本駐緬使館要求冰存長井遺體,以便調查死因,考慮送回日本安葬。
長井工作的日本APF通訊社,專門前往其他日本媒體卻步的戰地採訪,和長井的口頭禪「總得有人去那些大家都不去的地方才行」不謀而合。長井曾到伊拉克等地採訪,也跟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近距離接觸過。原在曼谷採訪的他毅然接下緬甸採訪任務,周二抵仰光,不料前天遭遇不測。
聽聞噩耗雙親顫抖
年邁雙親擔心兒子安危,屢次勸他遠離危險地區。母親道子聽聞噩耗全身顫抖地說:「我告訴他好幾次了,但他就是不聽。現在我只想見他遺體一面。」父親秀夫表示:「我要告訴緬甸當局,他們不能這麼過分。我不想看到這種事再發生。」
緬甸駐聯合國大使向日本代表表示,對於長井的死感遺憾。東京昨聚集數百人士抗議緬甸政府殺害日本記者。
長井健司(右)2003年曾深入伊拉克戰地採訪。法新社
長井健司小檔案
年齡:50
出生:日本愛媛縣今治市
職業:日本APF通信社約聘記者兼攝影師
學經歷:大學畢業後曾赴美學英文,此後投入採訪生涯,曾赴伊拉克、巴勒斯坦、中國與北韓邊境等危險地區採訪。周二從泰國曼谷轉赴緬甸仰光採訪反政府遊行,前天命喪採訪現場。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Sep 29 Sat 2007 01:06
布希促中國制止緬甸暴行
布希促中國制止緬甸暴行
關鍵影響
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箎前天拜會白宮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沒想到布希總統竟邀他進入橢圓辦公室談話,盼中國發揮影響力,制止緬甸軍事鎮壓示威。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通電話,也希望跟中國合作解決緬甸危機;各國都認定,中國是改變緬甸軍政府態度的重要關鍵。
中緬互為經濟夥伴
中緬建交57年,是彼此重要貿易夥伴,緬甸依賴中國的援助與貸款,而中國也覬覦緬甸的能源與戰略地位,雙方各有所圖。緬甸是中國連接中南半島與南亞的門戶,讓中國建築從麻六甲海峽到雲南的輸油管,開闢一條獲得原油的陸路通道,緬甸外海發現天然氣礦藏,中國也優先取得探勘開採權。中國當然傾向支持緬甸軍政府,維護既得利益。
近來北京當局面臨愈來愈大的國際壓力,中國先前還在聯合國安理會攔下譴責緬甸的提案,前天已轉為低調呼籲各方節制,中國外交部表示:「希望緬甸和平穩定。」
編譯蔡筱雯
ps.布希是傻瓜嗎?一丘之貉要中國叫緬甸住手?
- Sep 29 Sat 2007 00:52
緬軍內訌 獨裁強人親鎮壓
緬軍內訌 獨裁強人親鎮壓蘋果日報
逐外國記者切斷網路槍殺數十人
【蔡文英╱綜合外電報導】緬甸軍政府昨持續強力打壓反政府遊行。目前至少13人喪生,2千多人被捕。但澳洲駐緬大使戴維斯(Bob Davis)指出,實際死亡數字恐怕是緬甸官方所稱10人的數倍。軍政府不但封鎖仰光市中心,佔領主要僧院,更嚴控資訊流通,主要網路連線全被切斷,數家報紙停止出刊,不少外國記者被趕出緬甸,以遏阻大模規示威再現。
仰光昨還傳出軍政府可能鬧內訌消息,仰光指揮官不肯向示威者開槍而遭軟禁,最高領導人丹瑞(Than Shwe)決定親自出馬指揮鎮壓,他家人卻已帶著家財離開緬甸。反對派消息指,戰機突升空,又有兩個步兵師「騷動」,軍隊內似乎暗潮洶湧。
日本《讀賣新聞》指,接近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18日起派出便衣警察和士兵,潛入示威隊伍,以相機拍得主要成員照片按圖抓人,已有2千多名僧侶和民眾被捕。同時,軍方已佔領帶頭僧院,讓僧侶無法成為示威主力,加上恫嚇民眾以便在數日內讓示威落幕。
緬甸軍隊昨天仍強勢對待示威群眾,圖為士兵前天在仰光部署。法新社
群眾展開游擊示威
然而,僧侶表示不會罷手,他們向外國電台表示,儘管示威的僧侶人數大減,但由神職人員、學生和民運人士組成「團結前線」,將持續抗爭。據法新社報導,昨午仍有2千人左右聚集在仰光市中心示威,不過隨即被驅散。另外,也有些抗議群眾展開游擊戰,他們先在巷子聚集,一群人對著街頭軍警大罵:「去你的!士兵,我們要民主。」就分散躲進巷道。
10餘萬僧侶和民眾在仰光街頭抗議軍政府、遭武力鎮壓的畫面在國際媒體傳播下,使得這波緬甸20年來最大規模民主運動,成為國際焦點,向來嚴格箝制言論的軍政府於是展開更高壓控制。
網路和手機通訊也被封鎖,尤其網路在將示威新聞和影像向外界傳送扮演關鍵角色。但一名緬甸郵政電信官員向法新社表示,網路不通主要是因海底電纜線受損。
手持相機都遭毆打
目擊者指,前天在街頭拿手機和相機的人都遭士兵毆打。《東京新聞》一名駐地緬甸籍記者也在仰光家中被抓走。一名西方外交官說:「我想那些照片和影像外流,一定讓軍政府很洩氣,所以他們正盡全力切斷一切。」
緬甸軍政府鎮壓袈裟革命
8/19
軍政府15日提高油價,民生更困難。500人開始在仰光遊行。
8/22
帶領遊行的13名民主運動領導人被捕。
9/05
軍隊對北曲哥300僧侶鳴槍警告,以竹棍鞭打。
9/19
各地僧侶上街。以催淚瓦斯、對空鳴槍警告示威者。
9/20
仰光1300多名示威僧侶獲准進入被封閉3天的最重要地標大金塔。
9/24
仰光遊行人數達10萬人,國營媒體警告僧侶遠離政治。
9/25
在仰光和曼德勒實施宵禁。
9/26
出動催淚瓦斯並對空鳴槍,以警棍毆打示威者,造成5死。禁止5人以上集會。
9/27
突擊僧院,抓走數百僧侶,7萬人繼續示威。
9/28
封鎖仰光市中心,擴音器卡車穿梭街頭,警告別保護逃跑的被捕者。
資料來源:法新社、路透
台灣聲援
台灣勞工陣線等社團昨天在台灣民主紀念館遊行,持翁山蘇姬肖像聲援緬甸民主運動。田裕華攝
澳洲怒吼
上百名緬裔人士昨天在澳洲坎培拉的緬甸大使館示威,與警方發生衝突。
英國示威
英國倫敦的示威群眾昨天走向中國大使館,準備抗議中國支持緬甸軍政府。
菲律賓剃頭
菲律賓示威群眾昨天在緬甸領導人丹瑞的肖像前剃頭,表示他們支持緬甸僧侶的決心。法新社
- Sep 28 Fri 2007 01:17
聯國擬派特使「關切」
聯國擬派特使「關切」
國際施壓
在緬甸當局前天對示威的僧侶與群眾開槍鎮壓後,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是否對緬甸進行全球性制裁。在此之前,美國已宣布加強對緬甸的制裁措施,歐盟也著手研擬新的制裁方案。但全球性制裁的提議,遭到向來支持緬甸的中國與俄羅斯否決,最後安理會只發表了一項「關切」聲明,並要求緬甸允許聯國特使入境了解現況。
中國是緬甸最大的經濟夥伴與軍備供應國,也仰賴緬甸供應石油與天然氣,雙方關係深厚;美國與國際特赦組織均公開敦促中國出面「發揮對緬甸的影響力」。
中國願「斡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前天被問及緬甸局勢時,僅表示不干預他國內政立場,但昨態度已有轉變,表示「希望緬甸問題有關各方保持克制」,也說中方會「支持聯合國……的斡旋活動」。
編譯李寧怡
- Sep 28 Fri 2007 01:12
無懼鎮壓 7萬緬人示威
無懼鎮壓 7萬緬人示威
軍政府恐嚇遊行者 日籍攝影師中槍喪命
【蔡文英╱綜合外電報導】緬甸軍政府前天對連續9天上街頭示威的僧侶、民眾動武鎮壓,至少5人死亡。但昨天最大城仰光街頭,仍有7萬人不畏性命威脅,繼續遊行,軍警鎮壓下,造成一名日本攝影師在內10人死亡。目擊者指,士兵對群眾大喊,若不盡速解散,「將採取極端行動」,氣氛緊繃。當局更在昨拂曉突襲數所僧院,抓走大批僧侶。
仰光的反政府集會昨進入第10天,大批由年輕人和學生組成的遊行隊伍昨繼續走上街頭。面對阻擋去路的武裝警察,他們鼓掌、唱著緬甸國歌,大喊:「但願我們免於所有危險、貧窮,但願心中和平!」兩百多名軍警拿著擴音器,警告遊行者,之後市中心街道全被淨空,至少100人被捕。
緬甸安全部隊昨在仰光市中心開槍警告、並施放催淚瓦斯,企圖驅散抗議群眾。路透
衝突中10人中彈死
有目擊者指在遊行終點小金塔附近,有名示威者在槍響之後倒地,後來有醫院人員稱那個人是名日本攝影師,中槍宣告不治,他穿著短褲,服裝有別於當地人。安全部隊已封鎖小金塔。街頭戒備森嚴,軍人和便衣警察四處巡邏。有人看到一名外國人被4名警察帶走,異議人士稱,有10人中彈死亡。一片混亂中,商貿酒店附近的示威者攔下一輛載著磚塊的卡車,朝警哨丟擲磚塊。同時,也有支持軍政府的幫派部署在仰光市中心。
另外,軍政府從前晚到昨凌晨,派軍警闖入參與遊行的僧侶寺院,用軍用卡車載走至少500名僧侶。因此,昨天的遊行隊伍,僧侶的身影變少了。由於僧侶在緬甸地位崇高,當局突襲僧院之舉,很可能點燃早已受不了軍政府45年獨裁統治的緬甸人民心中怒火。
一名目擊者說:「僧院的門都被打破,東西全被搜括一空……,看到僧院遭突擊,僧侶被粗魯對待,宛如人間煉獄。」有目擊者指,當軍警突襲僧院,示威者和軍警發生衝突時,軍警朝群眾施放催淚瓦斯並對空鳴槍。在第二大城曼德勒,有人目擊5輛軍用卡車和3輛消防車開進馬哈木尼佛寺,數百僧侶被關在寺內。
昨天仍有群眾不畏血腥鎮壓走上仰光街頭,遭警察持警棍追打驅趕,一名日籍攝影師(箭頭處)在衝突中遭波及身亡。路透
傳翁山仍軟禁家中
先前傳出民運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有可能因這場袈裟革命被關到監獄裡去,但一名駐仰光亞洲外交官指,她家門口部署了更多部隊,且前晚有人還在她家看到她的身影,因此她應該還被軟禁在家。
昨天在仰光小金塔旁人行道,仍見僧侶和學生和平靜坐,表達反政府訴求。路透
國際對緬甸鎮壓示威反應
聯合國安理會:敦促軍政府允許聯合國特使入境;對鎮壓行動表示「關切」;要求政府「克制」。
美國與歐盟:聯合發表聲明呼籲軍政府停止暴力,開始對話;美籲中國發揮對緬甸影響力。
中國:呼籲軍政府致力改善民生,處理好國內社會矛盾;阻撓安理會通過對緬甸制裁決議。
俄羅斯:聲稱此一事件是「內政事務」;阻撓安理會通過對緬甸制裁決議。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緬甸袈裟革命Q&A
Q:示威起因?
A:軍政府在8月15日無預警調高燃料價格,石油漲1倍、瓦斯漲成5倍,對民生影響甚鉅。民主人士率先在第一大城仰光遊行,當局隨即抓人。
Q:僧侶為何涉入?
A:9月5日軍隊對北曲哥一場和平遊行動武後,僧侶開始大規模加入,至少3名僧侶受傷,隔天僧侶短暫抓了幾名官員當人質,要求政府在17日前道歉,但政府未道歉,示威僧侶人數大增。自此在仰光和其他城市天天遊行。若對僧侶使用暴力恐全國動亂。
Q:軍政府如何處理?
A:起初,政府克制,讓遊行進行。24日稱將「採取行動」,25日晚間軍隊和鎮暴警察抵仰光,並實施宵禁。26日仰光大金塔傳出暴力,警方用警棍和催淚瓦斯驅散群眾,傳有5死上百傷。
資料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 Sep 28 Fri 2007 00:59
美凍結14緬甸高官資產
美凍結14緬甸高官資產
國際施壓
緬甸軍政府暴力鎮壓示威群眾,美國政府前天宣布對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14名緬甸官員在美國轄下金融機構的資產,並禁止美國公民與這些人士有生意往來。這些官員包括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丹瑞(Than Shwe)及第二號軍事強人貌埃(Maung Aye)。
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東南亞國協10國外長,前天舉行會外會,但緬甸外長臨時改派代表與會。
聯國特使今將赴緬
9國外長一反長期不干預緬甸內政立場,在會後發表措詞強硬的聲明,對緬甸政府用槍鎮壓示威群眾表示「強烈反感」,要求緬甸政府與國內各方團體協商,和平轉型為民主政體。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致電東協各國領導人,表示不能對緬甸問題「默不作聲或置身事外」,呼籲各國採一致行動,解決緬甸衝突。
自緬甸鎮壓群眾後,獲派前往新加坡等待進入緬甸的聯合國特使甘巴里(Ibrahim Gambari),終獲緬甸核發簽證,將於今赴緬了解現況。
編譯李寧怡
- Sep 27 Thu 2007 01:26
緬人爭民主 寄望翁山蘇姬
緬人爭民主 寄望翁山蘇姬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外相米利班(David Miliband)前天表示,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曾經在民主選舉獲勝,她才應該擔任緬甸的領袖:「若由她領導自由民主的緬甸,情況將好上百倍。」一語道破緬甸軍政府對她的顧忌。
軍方忌憚 軟禁多年
翁山蘇姬在國內外都受到廣大支持,難怪緬甸軍頭丹瑞(Than Shwe)將軍對於她總覺得芒刺在背,據傳有次外國使節在丹瑞面前提起翁山蘇姬,他當場氣得拂袖而去。
緬甸人士透露,翁山蘇姬上周六在家門口露面,給予示威僧侶莫大精神鼓舞,次日她就被關進惡名昭彰的永盛監獄,這座政治犯監獄有「緬甸最黑暗地獄」之稱,曾被監禁的政治犯形容囚犯在此所受待遇極為惡劣,翁山蘇姬過去也曾被監禁在此,軍方顯然是為了斷絕她與外界的聯絡,讓她無法聲援民主示威。
對緬甸人民而言,翁山蘇姬就是他們擺脫45年軍事統治的唯一希望,她為民主奉獻大半生,永遠是人民仰望的目標。她是緬甸獨立英雄翁山將軍之女,父親遭暗殺時她只有兩歲,後來出國求學,在英國牛津大學念書時結識夫婿英籍學者亞禮斯(Michael Aris),育有2子,她原只是家庭主婦,1988年返回緬甸探望生病的母親,從此投身民主運動,創建「國家民主聯盟」(NLD),領導和平抗爭,曾在1990年贏得選舉,但軍政府不承認選舉結果,反而把她監禁、軟禁至今。
研習外語 彈琴自娛
過去18年當中,翁山蘇姬有12年與外界隔絕,但她追求民主的毅力從未動搖,1991年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榮譽,最近4年她又遭到軟禁,她在家中只能研習外語打發時間,彈琴自娛,但時刻以民主為念,偶有機會與外界友人見面,她仍不斷呼籲國際以經濟制裁對緬甸施壓,才能讓軍政府改變態度。
翁山蘇姬小檔案
出生:1945生於緬甸仰光,現年62歲
學歷:英國牛津大學碩士
家庭:與已故英籍夫婿亞禮斯育有兩子;父為緬甸國父、民族英雄翁山將軍,母杜欽基是60年代初緬甸駐印度大使
經歷:
1988/04:擔任「國家民主聯盟」秘書長,呼籲推翻軍政府。
1989/07:政府以「顛覆國家」罪首度將她軟禁,她拒絕以被驅逐出境方式換取自由。
1990/05/27:所領導之「國家民主聯盟」在國會大選獲壓倒性勝利,軍方拒絕交出政權。
1991/10: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9/03:丈夫亞禮斯死於癌症,她擔心無法回緬,拒絕政府出國奔喪提議。
2003/05/30:再遭軟禁至今。
資料來源:路透、《蘋果》資料室
- Sep 27 Thu 2007 01:25
國際媒體被控 糾眾搞破壞
國際媒體被控 糾眾搞破壞
欲加之罪
緬甸僧侶率眾示威成為國際注目焦點,緬甸宗教部長杜拉敏貌(Thura Myint Maung)前天透過緬甸國營電台發表聲明,指控這一連串遊行是由國內外一群惡意份子「系統性策劃」,因為他們「嫉妒緬甸的和平、寧靜與發展」。
軍政府領袖迷信遷都
聲明中控訴這些「國內外破壞團體」「唆使年輕僧侶走上街頭」,並指參與遊行的僧侶看起來人數眾多,「其實佔全國僧侶人數不到2%」。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緬甸民主之聲等電台,均被列入「國內外破壞機構」。
1992年成為緬甸最高領導人的丹瑞將軍,行事詭秘迷信,置蒼生於水火。2005年11月軍政府依丹瑞請占星家選的時辰,神秘遷都至叢林中的奈比多,現又有部分政府機構遷至英國殖民時期的夏都眉謬市,因丹瑞的妻子不喜奈比多的瘴癘之氣。
英國《獨立報》報導,丹瑞拒絕與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進行任何協商,前總理欽鈕曾提議與翁山對話,就遭丹瑞革職並整肅。編譯李寧怡
緬甸軍政府小檔案
1962年:尼溫將軍推翻民主政權後成立。
1992年:丹瑞將軍成為領導人。
政治情勢
政府由丹瑞為首的「全國和平暨發展委員會」操控,採軍事獨裁,對國內政治活動管制極嚴。
軍力
陸軍:35萬人、255輛坦克、裝甲運兵車325輛
海軍:1萬3500人、戰艦與巡邏艇共71艘
空軍:1萬2000人、戰機125架、直升機66架
準軍事部隊:警察7萬2000人、民兵3萬5000人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路透
- Sep 27 Thu 2007 01:19
袈裟革命 緬甸流血鎮壓
袈裟革命 緬甸流血鎮壓
七死逾百傷 中國力挺 軍政府「不可能崩潰」
【蔡佳慧、王潔予╱綜合外電報導】緬甸20年來最大規模的民主示威「袈裟革命」,昨演變為流血鎮壓。在最大城仰光街頭,上萬名反對軍政府的僧侶與學生,遭軍警以開槍、催淚瓦斯和警棍強行鎮壓,據傳已有7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另有3百人被捕。而分析家直指,這場革命恐將無疾而終,因為軍政府在中國強勢力挺下「不可能崩潰」。
昨天一名示威僧侶在衝突過程中受傷,全身是血。法新社
緬甸軍政府在多日自制後,昨下令進行鎮壓。軍警對空鳴槍、發射催淚瓦斯、燃燒塑膠管線以驅離示威民眾,現場煙霧瀰漫。目擊者指稱,就連平時備受社會敬重的僧侶也遭警棍伺候,並被強行拖上卡車載走。從挪威發聲的「緬甸民主之聲」電台報導,仰光市中心衝突至少造成7人死亡,上百人受傷,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一群僧侶昨企圖進行示威遊行,遭到軍警阻擋後,蹲坐地上表示抗議。路透
宵禁嚴禁逾5人集會
雖然軍政府已下令嚴禁5人以上集會,並實施宵禁,但仰光民主示威者昨仍不畏危險,集結上萬人自大金塔出發,遊行前往市中心的小金塔,但沿途受到軍用卡車層層阻擋。數千民眾鼓譟並向軍警叫囂:「你們是笨蛋!」憤怒群眾甚至放火焚燒兩輛警用摩托車。
這場大規模示威起自8月19日,導火線是軍政府不顧民生、調高油價,而追根究柢則是源於人民對軍政府統治的不滿。觀察家指稱,這場衝突是緬甸兩大勢力對抗:一方是僧侶的道德權威,另一方則是軍事力量,「這兩大足以穩定國家的體系,將有一個會崩潰。」
天然資源多有恃無恐
事實上,緬甸長期強悍鎮壓民主示威,雖已受國際社會孤立,包括美國、歐盟等均有意或已表態將對軍政府擴大制裁。不過,西方分析師直指,軍政府政權不大可能受震撼,理由在於該國擁有豐富天然氣資源,鄰近對於天然氣需求恐急的中國、印度兩大新興強國,且與俄羅斯也簽署有探勘合約,因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方案勢必受到中、俄阻撓。特別在中國的經濟與外交強勢力挺下,緬甸軍政府「不可能崩潰」。
不過軍政府這次不能再像1988年血腥鎮壓民主示威運動時那樣封鎖消息、隻手遮天,因為今天在網路、手機及數位相機等科技產品的輔助下,軍政府的一舉一動,都將被攤在世人面前接受檢驗。
網路科技讓暴行曝光
1987年9月,當時獨裁者尼溫因迷信九是幸運數字,廢用25、35及75基亞(錢幣單位)的緬幣,只留下能被九除盡的45及90基亞,民眾一覺醒來,財產變成廢紙。1988年大批學生上街抗議,與軍方發生衝突。軍方後來的鎮壓造成約3000人死亡,史稱「8888暴動」。
當年驚天動地的流血事件因政府封鎖,不為外界所知。而今天各媒體均大幅報導緬甸這波民主浪潮。「美國支援緬甸運動」決策長昂丁在美國華府說:「年輕人知道如何規避網路監控。」流亡印度的緬人盛溫說:「這就是全球化,不管軍政府喜歡與否,就是無法自外於國際社會。」
緬甸鎮壓示威各國反應
國家/反應
˙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將針對緬甸施行新制裁措施,並指控軍政府對人民施加「19年恐怖統治」。
˙英國:首相布朗提議聯合國安理會立即開會商議,並派遣特使赴緬甸。
˙法國:總統沙柯吉打算接見緬甸流亡異議份子,官員呼籲歐盟對軍政府施加制裁。
˙澳洲:警告軍政府不可強力鎮壓示威群眾。
˙日本:敦促軍政府冷靜反應。
˙馬來西亞:反對施加經濟制裁,以免民眾受害,呼籲緬甸全國和解。
˙中國:恪守不干預其他國家事務立場,呼籲軍政府進行「適當處理」。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Sep 26 Wed 2007 01:41
國際擔憂 血腥鎮壓重演
國際擔憂 血腥鎮壓重演
各界關注
緬甸連續多日來由佛教僧侶領導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美將採新制裁
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把握機會由外部向緬甸施壓,昨在聯合國大會發表的演說中,宣布將對緬甸採取新的制裁,迫使緬甸軍政府進行民主改革。
新的制裁方案包括:禁發簽證給緬甸政權的重要人物及其親屬,提供軍政府金援者也在禁入美國之列;此外美國也將對緬甸進行金融制裁。但布希在本月稍早已邀請緬甸派代表參加在美國舉行的東南亞領袖會議,是否生變不得而知。
中國是緬甸最重要的盟邦,也是最大的武器供應來源,之前曾表示不會干預緬甸內政。但本月稍早,曾任外長的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北京會見緬甸外長吳年溫時,竟表示盼緬甸「推進符合國情的民主進程」。
國際社會憂心規模愈來愈龐大的示威遊行,可能導致1988年的血腥鎮壓示威場面重演。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皆先後要求仰光當局自制。編譯李寧怡
- Sep 26 Wed 2007 01:28
10萬人示威 緬衝突升高
10萬人示威 緬衝突升高
鎮暴軍警穿梭 國際社會籲自制
【蔡文英╱綜合外電報導】緬甸最大城仰光10萬名僧侶與民眾,無畏軍政府可能採武力鎮壓的威脅,昨持續第八天走上街頭和平遊行。一名僧侶向美聯社表示:「大家不想再忍受軍政府了!」據目擊者描述,8輛載著鎮暴警察的卡車和11輛載著士兵的卡車昨出現仰光街頭,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10萬名高喊「民主!民主!」的緬甸僧侶和民眾,昨不畏軍政府警告,繼續在仰光街頭和平示威。路透
在高喊「民主!民主!」的佛教僧侶帶領下,昨又有10萬人聚集在仰光市中心,其中約有3萬僧侶和7萬民眾。他們在烈日下,從大金塔走向小金塔,然後朝仰光河畔的波大通寶塔(八角迷宮)前進。支持者站在路旁遞水和濕毛巾。有反對黨成員高舉象徵民主運動的「戰鬥孔雀」旗,也有學生拉著以緬甸語寫著「非暴力、和平表達」的布條。有僧侶喊著:「我們要求對話!」也有僧侶舉著寫著「充裕的食品衣物和避難所、國家和諧、釋放政治犯」等小標語。
在仰光市中心的小金塔外,昨天開始部署軍隊,拉高流血衝突的可能性。路透
這波被稱為「袈裟革命」的示威,是緬甸軍政府近20年來面臨的最大規模反政府挑戰。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Than Shwe)將軍如何化解此難題,備受各國關切,國際社會紛紛呼籲自制,勿釀成流血衝突。軍政府昨在首都奈比多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策,但細節不詳。
軍政府前晚開始警告僧侶和民眾別再遊行,昨天許多裝有擴音器的貨車穿梭仰光街頭,播放非法示威將受武力驅離的警告。一名年輕示威者說:「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我們將繼續遵循佛教教義進行抗議……,我們一點都不怕。」第二大城曼德勒也有近700人上街。緬甸國營媒體指控,在外國媒體煽風點火下,示威已在全國14省的7省上演。
僧侶將僧缽倒過來,象徵拒絕軍政府相關人員布施,表達強烈抗議。路透
翁山被押送監獄囚禁
關於軍政府將鎮壓的傳言眾多,包括醫院被要求準備接受傷患;監獄清空,準備關押被逮捕者;有軍人剃光頭混入僧侶隊伍,企圖引發暴動,使軍方出兵有理等。
緬甸僧侶民眾上街8天,4年來一直被軟禁家中的民主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上周六走出家門向遊行而來的僧侶致敬,使這次反軍政府浪潮愈來愈壯大。路透引述可靠消息報導,軍政府為免僧侶再接觸這位民主鬥士,已於周日將她押送至惡名昭彰、有「惡魔之城」之稱的永盛監獄(Insein prison)囚禁。
緬甸2007年袈裟革命大事記
08/15 軍政府無預警調高油價1倍,天然氣5倍,引發抗議。
09/05 軍隊向北曲哥500名遊行僧侶開槍,數人受傷。
09/17 有僧侶聯盟揚言將拒絕執政將軍及親友布施,在此虔誠佛教國是很嚴重恐嚇。
09/18-21 各地僧侶遊行規模逐漸成形。
09/22 仰光1000名僧侶遊行到民運領袖翁山蘇姬家,她出現門口,向遊行者致意。
09/24 仰光遊行人數13萬人,其他24個城鎮也加入。
09/25 軍政府警告可能採取武力鎮壓示威,但仰光仍有10萬人上街;軍警已在街頭部署。
資料來源: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美聯社
軍政府遏阻示威者說法
◎若繼續非法集會,軍政府將採武力鎮壓,恐重演1988年血腥鎮壓慘劇。
◎宗教事務部長杜拉敏貌稱若老僧不控制徒弟,將對他們採取行動。
◎軍政府將頒布緊急狀態令。
◎傳有軍人剃光頭混進僧侶遊行隊伍,好藉機引發暴力,讓政府有動武理由。
◎傳醫院清空病床,預備治療傷患。
◎傳監獄清空牢房,以拘禁被捕者。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Sep 25 Tue 2007 01:45
緬甸抗議 暴增至13萬人
緬甸抗議 暴增至13萬人
【綜合外電報導】在緬甸僧侶號召下,昨仰光13萬民眾上街遊行,形成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反軍政府示威,但向來嚴密監控民眾的軍政府卻出奇地克制,市內謠傳軍方正準備動武鎮壓,氣氛緊張。而各國也呼籲軍政府謹慎處理,若採暴力鎮壓將須負起責任。
昨為仰光反政府示威第七天,當地僧侶號召民眾參與,人數增至十三萬。路透
軍政府恐武力清場
大將軍丹瑞(Than Shwe)本周將在首都奈比多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應付日益壯大的僧侶示威。仰光市民透露,小道消息傳遍全市,指軍方將頒布全國緊急狀態令,數營軍隊已調到仰光市郊候命,準備武力清場。
在仰光市區,軍警人數未明顯增加,但眾多市民、學生昨都參與大遊行,聲勢浩大,英國駐仰光大使坎寧(Mark Canning)指,緬甸軍政府目前極度不安,「我覺得政府很可能作出強烈的反應」。
連曾參與1988年民運、現流亡泰國的前民運學生溫緬也有同感:「我看不到軍政府可穩住局勢,我愈來愈擔心當局會武力鎮壓,這是他們一貫對付異己的方法,他們從不妥協,也不知如何妥協。」
不少分析家認為,緬甸僧侶地位崇高,一旦貿然採取鎮壓行動,可能觸發民眾大規模騷亂,加上拜現代先進通訊技術所賜,全世界都看到僧侶勇敢走在民運前哨、成功到翁山蘇姬家門前誦經的畫面,但若任由僧人上街,只會令民眾以為軍政府是「紙老虎」,使軍政府陷於進退兩難的困境。
- Sep 24 Mon 2007 02:25
緬甸示威 上百比丘尼加入
蘋果日報
緬甸示威 上百比丘尼加入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星期日的緬甸首都仰光,下著滂沱大雨;緬甸軍政府統治4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遊行,就在大雨中展開。一萬名在緬甸倍受敬重的佛教僧侶走上街頭,另外還有上萬民眾冒雨參與。
久未露面的翁山蘇姬前天出現在家門前(箭頭處)向群眾致意,振奮人心。路透
翁山蘇姬露臉
緬甸僧侶連續第六天領導示威行,要求軍政府調降油價,並進行民主改革。昨天的遊行更首度有上百名比丘尼加入。
遭軍政府長期居家軟禁的緬甸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前天在約兩千名遊行僧侶與群眾經過宅邸時,出現在微幅開啟的大門前,雙手合十向群眾致意,眼泛淚光。在緬甸反對人士眼中,這個舉動極具激勵人心的象徵意義;且遊行隊伍走向翁山蘇姬宅邸時,軍警主動移開原本設置的路障,似乎顯示政府有態度軟化的傾向。
受到翁山蘇姬露面的激勵,昨天在仰光街頭的遊行規模之大出人意料,還有人喊著「釋放蘇姬」的口號。因擔心民眾反彈,連日來並未鎮壓僧侶和平示威的軍政府,昨天加派鎮暴警察,駐守在翁山蘇姬宅邸外圍。分析家認為軍政府希望多日來的示威和平結束,但從昨天出現的新口號「起義必成」看來,這場遊行目前仍沒有落幕的跡象。
- Sep 23 Sun 2007 02:29
緬甸油價飆 上萬僧侶示威
緬甸油價飆 上萬僧侶示威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緬甸異議人士近一個月來在全國各地示威,抗議油價高漲導致民不聊生,結果遭軍政府暴力打壓,逮捕多名抗議人士。但示威並未因此告終,在緬甸地位崇高的佛教僧侶上周二起接手帶頭示威,昨天更有近萬名僧侶和群眾走上第二大城曼德勒街頭,場面震撼人心。
在首都仰光著名的大金塔附近,昨天也有近2000名僧侶在雨中和平示威,要求政府調降油價、釋放所有政治犯並與翁山蘇姬等民主領袖展開協商。他們沿途誦經,緩緩走向市中心,途中還有僧侶拒絕軍人布施,在視布施為每日宗教功課的緬甸,這是對政府明顯的杯葛舉動。緬甸當局上月將油價調漲一倍至每公升約24元台幣,天然氣價格更調漲四倍。
僧侶在遊行中扮演領導角色,是緬甸軍政府自1988年血腥鎮壓學生示威運動以來,面臨最嚴峻的威脅。
緬甸近2千名僧侶昨在仰光市和平示威,要求政府釋放政治犯,調降油價。法新社
軍政府仍觀望容忍
目前軍政府仍在觀望,並未出動軍警鎮壓;昨天警察還將翁山蘇姬遭軟禁住所附近的路障移開,讓遊行隊伍通過。分析家指出,軍政府深知暴力對待僧侶可能激怒大眾,導致情勢惡化,因此暫時採取容忍態度。
- May 13 Fri 2005 00:29
反兒童結婚女官雙手被剁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印度中部一位女性政府官員周二在一處村莊進行政令宣導,呼籲民眾勿依習俗舉行兒童婚禮,不料當地一名男子對其言論不滿,竟持劍砍剁這名官員的雙手,行徑極為殘忍。
印度
雙手被砍的薇瑪年約三十,在印度中央省的婦幼發展部工作。距離該省首府波帕市二百七十公里的巴納賈村,將在今天的印度教嘉年華中依習俗舉行兒童集體婚禮。上周六起薇瑪每天前往當地宣導政令,呼籲民眾不要讓家裡的孩子青春期還沒到就訂了終身。
古老習俗難遏止
周二晚間,薇瑪又要前往巴納賈村,不料在途中卻遭到一名兒童新娘的哥哥攻擊,砍剁她的雙手。薇瑪立即被送醫急救,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她的一隻手已被完全砍斷,另一隻手也嚴重受傷。暴徒行兇後逃逸無蹤,警方沒有逮捕任何人。
印度法律明文禁止兒童結婚,但是在印度北部大多數貧窮的鄉村,兒童結婚是延續迄今的古老傳統。
身兼中央省省長的印度內閣首席部長戈爾周三坦承,任何法律手段都不可能遏止這種習俗,「我們何曾讓酗酒問題消失?如果甘地都做不到,我戈爾怎麼可能做得到?」
- Oct 02 Thu 2003 00:25
吉普賽童婚判無效
12歲小新娘 疑遭合法強暴2003年10月02日蘋果日報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羅馬尼亞各媒體上周末都大幅報導一場吉普賽年度婚禮,自封為吉普賽王的奇歐巴把十二歲女兒嫁給富豪畢瑞塔的十五歲兒子,小新娘安娜瑪莉亞在眾目睽睽之下流淚奔出禮堂的逃婚戲碼更引起各方關注。羅馬尼亞政府迫於歐盟與人權團體的壓力,已經宣稱不承認這場婚禮,並開始調查安娜瑪莉亞是否遭到「合法強暴」。
家族仍堅遵循傳統
在婚禮舉行的二十七日當晚,新郎的家人就已經驕傲地向賓客展示一條沾有血跡的床單,宣示小夫妻已經圓房。奇歐巴家族對於外界的抗議頗為憤怒,新娘的姑姑說:「安娜瑪莉亞對於她的婚姻沒有置喙餘地,這件事在她七歲時就已決定。」家族發言人錢迪亞則表示,安娜瑪莉亞已開始「順從自己的命運」。錢迪亞說,「沒有人會問安娜瑪莉亞想要什麼,這是吉普賽人的傳統,而這場婚禮則是尊重傳統的表現。」
為入歐盟進行改革
羅國政府規定女子合法婚齡是十六歲,但吉普賽人數百年來都在九至十四歲之間成婚,政府也一向容忍這種習俗。不過由於羅馬尼亞希望在二○○七年加入歐盟,因此必須進行改革,以符合西歐文化的觀念標準。
聯合國駐羅馬尼亞特使尼克森上月三十日要求羅國政府將小倆口由政府保護,羅國政府祕書長也即回應,表示可能將安娜瑪莉亞送往育幼院。
- Sep 29 Mon 2003 00:22
12歲小新娘被迫成親
為抗吉普賽傳統 婚禮上落跑2003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林佳妮╱綜合外電報導】羅馬尼亞在二十七日有一場號稱是「吉普賽年度婚禮」的盛事,結果豪華婚禮還沒開始,心不甘情不願的十二歲小新娘安娜瑪莉亞,就在四百名賓客前,上演「落跑新娘」的逃婚戲碼。
「別理我,讓我清靜一下!」安娜瑪莉亞含淚朝記者尖叫、咒罵,然後跑進教堂附近的一間屋子,而她多達十二人陣仗的伴娘則表達支持,咒罵十五歲新郎:「趕走畢瑞塔(新郎的名字)!」
勸說下仍完成婚禮
幾分鐘後,滿面愁容的安娜瑪莉亞在家人的勸說下,乖乖回到教堂完成這場「兒童婚禮」,但從頭到尾,她正眼也不瞧新郎一眼,儀式一結束便快步離開,甚至吼道:「這是哪門子的婚禮?」
安娜瑪莉亞的父親是羅馬尼亞富商奇歐巴,自封為吉普賽王的奇歐巴,在女兒七歲時就把她許配給富豪畢瑞塔的兒子米罕,男方給女方五百個金幣當聘金。奇歐巴則支付數萬美金的嫁妝,安排豪華馬車、三天流水席,以及價值四千美金,超過台幣十三萬五千元的義大利製婚紗。
奇歐巴高興地說:「這是皇室快樂的日子,我么女出閣了。」他的顧問伽蘭達則說,安娜瑪莉亞會受鞭打懲罰:「有沒有她,婚禮都照常進行。」
吉普賽傳統的適婚年齡是九到十四歲,而年輕吉普賽女孩已開始反抗,安娜瑪莉亞十七歲的表姐就說:「我已拒絕好幾樁父母安排的婚事。」